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三星行业广东品牌互联网null鍝佺墝

更多
雷格设计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金煌装饰
御美养生美容

美容健康

首页 > 行业资讯 > 美容健康 > 详细内容

BSI为安捷物联授证并参与CITSDIC高峰论坛

2021/7/5 17:57:3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2021年6月25日,CITSDIC高峰论坛暨OLA联盟建筑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顺利召开,大会以“碳中和·融生态”为主题。BSI受邀出席,并在大会现场向安捷物联颁发碳中和PAS 2060认证证书。

  6月25日,CITSDIC高峰论坛暨OLA联盟建筑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顺利召开,大会以“碳中和·融生态”为主题。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联网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产业联盟理事长、OLA联盟建筑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柏呈,英国标准协会BSI大中华区战略伙伴关系总监Paulo Lopez先生莅临论坛现场,并行业内知名协会联盟、专家学者及优秀企业家等300余位权威嘉宾,围绕物联网、产业导入、产品生态、商业模式等议题,多维探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对各行业格局的深远影响。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联网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产业联盟理事长、OLA联盟建筑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柏呈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物联网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产业联盟理事长、OLA联盟建筑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刘柏呈  

CITSDIC会议,碳中和PAS2060授证仪式,左: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涛 右:BSI大中华区战略伙伴关系总监 Paulo Lopez先生

  CITSDIC会议,碳中和PAS2060授证仪式,左: 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涛 右:BSI大中华区战略伙伴关系总监 Paulo Lopez先生

  "碳中和"一词于1997年来源于英国,2006年成为《新牛津英语字典》的年度词汇,被人们所认知。然而社会各界纷纷宣称的所谓碳中和,由于缺少共同的定义和公认的审定方法,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碳中和产生质疑,重塑碳中和这个概念的可信性就急需制定一项权威的规范。因此BSI受英国政府委托独立制定了PAS 2060证实碳中和规范,并于2010年5月发布,成为全球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碳中和审定标准。PAS 2060为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基于标准的节能减排的方案,涵盖了从碳计量、碳减量、碳抵消和碳声明的整个阶段。

  安捷物联碳中和实践

  安捷物联本次实施碳中和的标的为:天津安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天津市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华科五路1号-1安捷物联大厦内的研发、经营和办公活动。在北京凯来美气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指导下,安捷物联先是依据ISO 14064-1:2018标准对2020年度的碳排放和碳减排做出了科学、准确的量化,经测算的碳排放量为1735.93吨,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减少的碳排放为263.29吨。随后,安捷物联通过采购、抵消1800吨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达成了2020年度的碳中和目标,并顺利通过PAS 2060国际标准认证。

  安捷物联以智慧驱动建筑节能减排,助力2060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依据我国政府节能减排的评价标准,安捷物联大厦的运行能耗比DB/T 29-249-2017《天津市公共建筑能耗标准》的约束值低70.2%,以节能量折算,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427.1吨。

  BSI服务企业实现碳中和的路线图

  差距分析与基准建立(ISO 14064-1:2018):依据最新ISO标准核查、评估当前温室气体排放状况,为组织制定减排计划提供可量化、各方接受的一致性的基准,确定碳中和路线图;

  能源绩效管理 (ISO50001:2018): 采用国际认可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ISO50001指导企业降低能源成本,制定能源绩效并努力实现既定减排目标;

  实施创新与减排措施(清洁能源、负碳技术、低碳运营):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所处的组织环境,可采用风能、太阳能清洁能源并网,可采用碳捕捉和存储技术、可采用水冷、电动技术替代化石燃料;

  碳抵消(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购买碳税):当期剩余的碳排放量通过购买碳税抵消;

  实现碳中和(PAS2060:2014)认证: PAS 2060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例如商业组织、地方政府、社区、学术机构、会所和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及各种主题(例如活动、城镇或城市、建筑或产品)。为了符合该项规范,组织或个人需要满足所规定的全部要求。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姚小冰]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