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网站地图| RSS

中国网圈网| 加入收藏夹 设为首页

热门关键字: 中大博学院企业广州null三星品牌行业广东互联网鍝佺墝

更多
广州东尼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御美养生美容
利富塑电
雷格设计

财经产经

首页 > 财经产经 > 详细内容

前三季度宁德市经济继续领跑全省

2021/11/9 15:19:31 来源:中国企业新闻网

导言:从福建省宁德市统计局网站获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点工作,奋力战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全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了前三季度经济领跑全省的势头不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的势头不变,经济新动能持续增强的势头不变。

  从福建省宁德市统计局网站获悉,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抓好“五促一保一防一控”重点工作,奋力战疫情、保民生、稳经济、促发展,全力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了前三季度经济领跑全省的势头不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的势头不变,经济新动能持续增强的势头不变。同时,主导产业支撑有力,重点领域发展韧劲持续显现。但国内外疫情形势波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对我市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领跑全省的势头不变。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领跑全省。到今年一季度,在去年疫情冲击厦门经济下降3.2%(我市增长1.7%)的情况下,厦门经济增速较我市快0.7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市经济增长又较厦门快1.2个百分点,迅速回到领跑全省位置,且领跑优势不断扩大。

  从当年增速看,有11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其中5项位居全省首位,分别是:地区生产总值2152.21亿元,同比增长13.1%,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3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厦门市高3.1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扩大1.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7%,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9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厦门市高1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扩大3.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621.1亿元,同比增长68.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4.6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龙岩市高3.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27.4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6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厦门市高3.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扩大4.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3.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4个百分点,增幅比第二位的三明市高4.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前列的指标还有:服务业增加值816.9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55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万元、1.63万元,增长10.6%、13.3%,分别居全省第2、3位;实际利用外资1.46亿元,同比增长27.1%,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实现跃升进位,同比增长9.6%,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7个百分点,居全省位次由前8个月的第6位跃升至第3位。

  从两年平均增速看,有10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5项居全省首位。地区生产总值两年平均增长9.3%,增幅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6.5%,增幅居全省首位;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两年平均增长12.6%,增幅居全省首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年平均增长15.9%,增幅居全省首位;服务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7.9%,增幅居全省首位。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等5项指标两年平均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好于预期的势头不变。对照全年预期目标,11项主要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预期。其中GDP增幅高于全年目标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年目标12.7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高于全年目标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年目标4.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于全年目标4.7个百分点;财政两项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年目标16.9和21.1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增幅高于全年目标4.6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高于全年目标17.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年目标2.6和4.8个百分点。

  (三)经济新动能持续增强的势头不变。一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3%,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90.2%,两年平均增长38.1%;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6.7%,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2%,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1.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108.2%,两年平均增长35.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54.2%。三是制造业投资继续加快,同比增长50.7%,增幅较1-8月提高8.6个百分点,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达118.5%。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49.7%,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145.8%;占制造业投资比重达69.1%,同比提高27.4个百分点。

  二、主要行业和重点领域发展情况

  (一)三次产业全面增长

  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5.52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30.24亿元,增长2.9%,两年平均增长3.2%;林业产值18.10亿元,增长2.2%,两年平均增长2.1%;牧业产值30.11亿元,增长7.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9%;渔业产值207.57亿元,增长3.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8%;农林牧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9.49亿元,增长5.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9%。一是茶叶种植结构优化,白茶优势凸显。茶叶总产量9.19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白茶产量3.37万吨,增长43.1%,占茶叶总产量比重36.7%,同比提高9.7个百分点。二是畜牧业实现稳产保供。肉类产量6.81万吨,同比增长6.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5.63万吨,同比增长14.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8.4个百分点。生猪存栏78.19万头,比上季度增加12.19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18.19万头,同比增长18.5%。生猪出栏71.14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8.91万头,同比增长14.3%。三是水产品平稳增产。水产品总产量79.02万吨,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海水产品产量75.53万吨,同比增长3.6%。

  工业增长势头强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7%,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9个百分点,连续34个月保持居全省首位;两年平均增长16.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主导产业支撑有力。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114.2%;两年平均增长32%;占全市比重76.9%,同比提高12.3个百分点。其中,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铜材料分别增长83.5%、509.6%、48.4%,对全市增长贡献分别为94.3%、13.9%、5.5%。产销衔接持续畅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6%,比上半年和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2个、1.9个百分点。全市有产量的81种主要工业品中,增产20%以上的产品有25种,占全部列入统计产品的30.9%。工业用电快速增长。全市工业用电量136.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0个百分点,保持全省首位。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95.09亿元,同比增长25.4%,增幅高于上半年1.2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437.94,同比提高61.54个点,居全省第四位。

  服务业发展平稳向好。全市服务业增加值816.92亿元,同比增长10.1%,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1.1%。服务业7个行业中4个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是: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6.03亿元,增长1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2%,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9.24亿元,增长2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16亿元,增长1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拉动增长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152.95亿元,增长1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拉动增长0.8个百分点。此外,规模以上服务业稳步增长。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5.98亿元,同比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2.6%,企业增长面达65.3%;实现利润总额11.00亿元,同比增长77.9%,营业收入利润率达12.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94亿元,占比68.5%,同比增长22.5%,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2.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76.5%。

  (二)需求动力协调拉动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6%,止住逐月回落态势,增幅比1-8月提高2.7个百分点,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两年平均增长4.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幅均居全省首位。工业投资拉动有力,同比增长33.6%,增幅比1-8月提高4.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6.4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125.2%。民间投资加快释放,同比增长23.2%,增幅比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2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139.8%;占全市比重65.2%,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3.3%,增幅比上半年提高4.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9.5%,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3.1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85.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7%,增速居全省第2位,今年以来销售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

  消费市场总体稳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49.09亿元,同比增长9.7%;两年平均增长2.8%。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增长34.5%,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33.0%;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9.4%,两年平均增长8.3%;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9.4%,两年平均增长8.0%;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1.2%。分规模看,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长10.3%,限额以上增长6.3%。限额以上商贸业中:新增企业拉动有力,去年底以来新增的140家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1.3倍,对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长贡献率69.2%,拉动增长4.4个百分点;生活保障类消费平稳增长,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3.90亿元,增长8.9%,增幅较1-8月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增长12.0%,较上月提高9.6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产品较快增长,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节能型家电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6.3%、33.5%和2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实现倍增。

  外贸外资快速发展。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621.1亿元,同比增长68.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8.6亿元,增长65.4%,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进口232.5亿元,增长73.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实际利用外资1.46亿元,同比增长27.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

  (三)财政金融质效提升

  财政收入质量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性收入分别达180.46亿元和93.51亿元,同比均增长21.2%,占财政收入比重分别达83.7%和72.7%,比上半年分别提高0.7和1.3个百分点,分别居全省第4位和第3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主体税种收入66.19亿元,增长21.9%,占地方收入的比重达51.5%,其中增值税41.73亿元,增长22.5%;所得税24.46亿元,增长20.9%。小型税种收入27.32亿元,增长19.7%。

  金融信贷稳中有增。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04.12亿元,同比增长14.3%,增幅居全省第2位,比年初增加407.7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627.40亿元,增长19.6%,增幅比上半年提高5.0百分点,比年初增加328.16亿元。

  (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达到2.2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3%,超过序时进度。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显示,随着全市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逐季提高,用工需求有所增加。三季度全市产能利用率比二季度和一季度分别上升0.4、2.3个百分点;在本季度工业企业用工情况选项中,选择用工需求上升或基本持平的企业占85.4%;在预计下季度用工计划情况选项中,选择增加的企业占比达20.6%,比二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接近八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56亿元,同比增长2.1%,两年平均增长2.3%。其中,民生类支出占比78.6%,累计支出204.72亿元,增长0.4%。特别是教育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卫生健康支出等四项支出保障有力,分别增长20.4%、18.5%、8.4%和2.8%。

  居民收入稳定恢复。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45元,同比增长11.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9元,同比增长10.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两年平均增长6.7%。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14644元,增长12.2%;经营净收入9629元,增长7.1%;财产净收入3915元,增长15.7%;转移净收入4801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24元,同比增长13.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两年平均增长9.8%。其中,工资性收入5383元,增长17.2%;经营净收入9119元,增长11.0%;财产净收入100元,增长15.0%;转移净收入1692元,增长14.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业生产存隐忧

  一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高企。在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于本月终止之前连续18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上扩张区间的背景下,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传导,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持续走高。当月情况看,9月份同比上涨17.4%,涨幅比上月扩大3.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涨幅持续扩大;累计情况看,1-9月同比上涨10.3%,涨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了6.4和2.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涨幅逐月走高。二是企业成本上升较快。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远洋运输成本和用工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 企业成本大幅上升,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8.2%,增幅高于营业收入1.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达到87.68元。尤为明显的是议价能力较弱的传统产业,受成本上升影响,电机电器、食品加工、合成革等前三季度增加值仍处于下降区间,同比分别下降20.5%、27.5%和39%。三是“缺芯”“限电”等对企业后续生产有影响。因国外疫情仍在持续爆发,汽车行业芯片供不应求,产能受限无法满足市场订单需求,预计年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此外,限电政策的实施,也将影响第四季度生产。

  (二)投资后劲仍需加强

  一是建安投资处于下降区间,同比下降0.7%,连续两个月处于下降区间,主要原因是建安投资比重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接续不足,今年新入库的交通运输、市政项目少。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31.8%,降幅比上半年扩大了3.8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滞后,受疫情、建筑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地用林用海受限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进度滞后,如:正威宁德科技城一期项目因进口设备采购受阻出现滞后,青拓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项目、国道G235永安至高头岭段项目因用地用林用海前期问题无法推进,出现滞后。

  (三)消费市场恢复较慢

  当前消费领域仍处于缓慢恢复期,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年平均仅增长2.8%,与疫情前水平相比还是有较大差距。一是限上相比限下复苏缓慢。前三季度,限上增速低于限下4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行业复苏放缓。限上住宿和餐饮业受今年三季度南京、莆田等地疫情影响更明显,增幅比上半年分别回落21.5和25.1个百分点。特别是住宿业营业额,两年平均下降3.2%。

  四、建议

  总体而言,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为完成全年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挑战增多。下一阶段,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聚焦经济运行的堵点、难点,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工业支撑。加快推动时代福鼎基地、时代车里湾扩能、正威一期等主导产业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大对传统产业生产运营情况的动态监测,帮助企业解决原料供应、物流运输、成本上升和用电紧张等问题。同时,相关部门要重点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加强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影响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出台相关财税金融政策加大对受影响较大的中下游中小企业的支持。

  (二)强化投资接续。持续推动百日攻坚和“三比三赛”行动,加快沈海高速公路宁德段扩容工程、霞浦海上风电场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宁古高速、宁上高速霞浦至福安段、漳湾作业区18-21号泊位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回升。扩大工业项目储备,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充分挖掘续建项目余量,加大项目保障力度,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推进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达产,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后劲。

  (三)激发消费活力。抓住旅游业升温的时机,持续开展“全闽乐购”“消费季”等系列促销活动,全力促进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消费回升和潜力释放。深入挖掘潜在消费市场,出台相关消费刺激政策,发挥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支撑作用,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电动宁德”新局面,进一步刺激和释放消费需求。

  (四)加大招商力度。招大商、招好商是经济发展的永恒课题。要顺利实现市党代会提出的宏伟目标,必须要秉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在稳定发展农业的同时,持续加大招商力度,充分利用宁德时代强劲扩张有利时机,千方百计留住宁德时代扩张项目,并要围绕四大主导产业上下游进行招大商、招好商,促进项目落地建设,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随着四大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要下更大力气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招商,以满足工业强劲发展的需要,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怡伽]
更多新闻,请关注
中国企业新闻网

标签 :

网客评论

关于我们 | CENN服务 | 对外合作 | 刊登广告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中国企业新闻网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

粤ICP备12024738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1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