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圆满结束
导言: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获悉,2021年11月1日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紧盯工程建设、新业态等重点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突出问题,狠抓部门协同、责任落实和督查督办,立案及协调处理欠薪案件2096件,为12975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6426.71万元,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从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获悉,2021年11月1日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以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紧盯工程建设、新业态等重点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突出问题,狠抓部门协同、责任落实和督查督办,立案及协调处理欠薪案件2096件,为12975名劳动者追发工资16426.71万元,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紧紧围绕冬季专项行动目标,我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采取宣传政策、排查隐患、联合检查、专项督查、定期调度等务实措施,积极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一是统筹安排部署,集中调度督导。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根治欠薪工作,及时召开全省根治欠薪工作会议及冬季专项行动调度会,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治欠薪工作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及学习贯彻全国会议精神。省促进就业和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印发《青海省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召开全省动员部署会。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重点地区进行督导检查,重点督办大案、要案进展,进一步压实属地工作责任。省人社厅积极落实省纪委根治欠薪工作督导会议精神,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带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三个督导组,分赴各市州开展根治欠薪专项督查。
二是全面排查隐患,集中清理拖欠。专项行动期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435户,查实欠薪案件194件。其中检查政府投资项目1184个,查实存在欠薪项目169个,拖欠工资1587.81万元,涉及农民工1224人;检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共112个,查实存在欠薪项目10个,拖欠工资969.17万元,涉及农民工301人;检查国企项目44个,查实存在欠薪项目15个,拖欠工资82.56万元,涉及农民工111人,现已全部清欠完毕。截至春节前,共查实欠薪案件194件,为1636名农民工追发工资2639.54万元。排查扶贫项目6805个,未发现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开展联合办案。强化源头治理,联合印发《青海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实施细则》、《青海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规定实施办法》。发挥人社部门统筹协调职能,由人社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配合,从8个市州抽调骨干力量,在省信访局集中开展接访。公安部门集中开展打击处置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犯罪百日攻坚行动,对10起案件进行重点督办;检察机关积极发挥司法监督职能,受理支持起诉171件,诉前调解促成和解33件,支持起诉66件,法院采纳支持起诉意见14件,共计追回欠薪424.67万元;总工会积极配合人社等部门加强农民工工资支付日常监督执法,受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1件,挽回经济损失0.68万元。
四是畅通举报渠道,加大惩戒力度。进一步打通欠薪维权“最先一公里”,通过媒体向全省再次公开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电话。制定《青海省“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核处指南(试行)》,进一步规范平台线索核处工作。专项行动期间,平台共接到反映线索4563件,已办结3961件,为5629人追发工资7974.84万元;对恶意欠薪案件,实施曝光和联合惩戒,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期间,将2家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典型案例在新闻媒体进行了曝光,4家列入欠薪黑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及其他非生活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等,提高其失信违法的成本。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抓好根治欠薪工作,维护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全省社会稳定。一是强化系统治理。牢固树立根治欠薪“一盘棋”的理念,按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建立清欠与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协调联动机制,坚持上下联动,强化部门协同,构建条块结合、权责明确、权威高效的工作格局。坚决杜绝推诿塞责、懒政怠政,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加大根治欠薪惩戒。以各地根治欠薪突出问题为导向,针对工作滞后、舆情多发的地区于春节后开展“回头看”,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地区予以通报。三是加强执法水平效能建设。积极有序推进智慧监察系统建设,完善监控预警功能,切实提高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能力,实施分级分类培训,指导各地提升执法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来源: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标签 :
相关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