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工作,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研推动,天津市国资委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截至目前,累计盘活闲置及低效土地房产336万平方米,实现收入合计约230亿元,取得了积极成效。
做好顶层设计,压实主体责任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将盘活存量资产作为系统工程,围绕“盘什么、怎么盘、谁来盘”的问题,打出一套组合拳。
摸清存量底数、科学谋划项目,对“盘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组织企业全面梳理各类存量资产资源,上线集统计、管理、分析、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不动产管理服务数智化系统”,逐宗建档立卡、实时动态管理;从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规划设计院等单位抽调专业人员,组建国资系统盘活土地房产的外脑智库。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梳理形成市属国企盘活项目台账168项,重点项目40个,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统筹推进、销号管理。
系统设计安排、打造标杆企业,对“怎么盘”做到“手中有策”。坚持规划引领、内容为王、效果导向,将盘活与全市生产力地图、产业图谱、技术图谱编制紧密融合,结合土地、房产不同情形,紧靠市场需求谋划盘活策略和资产供给,推动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政府增税、城市增活力。制定国资系统关于盘活存量资产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500万平方米土地房产盘活利用。以城投、泰达为标杆,推动34家监管企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对“谁来盘”做到“责任到位”。市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组织研究重点企业资产盘活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成立市级政策专班,国资、规划、住建、发改、财政等12个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建立盘活存量土地房产的市区两级工作机制,合力突破盘活重难点问题。实施盘活资产“一把手工程”,与企业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直接挂钩,制定国资监管企业领导人员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性创造性的市场化盘活举措。
丰富工作路径,多措并举盘活
聚焦闲置资产、老旧厂房、零散地块等不同类型存量资源,推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盘活项目。
聚焦闲置资产,深度挖潜整体盘活。持续挖掘国企房产、设备、技术、人员等存量生产要素,以资产为媒,以“盘活+引战”的方式,通过合作经营、引入战投等方式招商引资,在提升资产管理效能、利用效率和运营效益的同时,拓展新产业项目落地空间,跃迁产业能级,实现闲置资产盘活、生产经营激活、优势产业聚合的综合效果。
聚焦老旧厂房,腾笼换鸟活化利用。作为传统工业城市,天津市有大量国有厂房长期闲置,在保护传承利用工业遗存的同时,按照“提着篮子好选菜”的思路,通过“产业导入+企业孵化”模式,在区域产业规划引领下,把老厂区建设为新园区,以产业链招商为主线,精准招商,不断探索导入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动能,让老厂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焦零散地块,借力政策服务民生。充分发掘零散边角地块价值,用“绣花功夫”探索低效零散不规则用地集约利用,在财政补贴、用地规划、金融资金等支持政策下,以保租房为盘活突破口,集中新建一批保障性租赁住房,补足城市功能短板,合理配套商业服务设施,增加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活力。
释放改革红利,实现多方共赢
通过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切实做到因盘而活、盘而有效,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政府增税、城市增活力的综合效果。
强化保值增值,提高经济效益。通过系统盘活,将国企闲置及低效利用的土地、厂房、商业楼宇等转变为高收益、高效率的生产要素,不仅为国企培育了新的增长点、增加了现金流,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等方式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形成高附加值产业业态集聚效应,显著提升了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
服务改善民生,保障社会效益。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扩大企业规模,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国企40个重点项目为抓手,创造就业岗位近9000个,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推动国有企业更好践行社会责任;在盘活资产时同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将部分盘活后的国有资产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升了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
解决历史问发展难题,防范化解风险。借助盘活资产契机,强化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专业机构以市场化方式对接合作,在行业管理部门支持下,完成了瑕疵资产确权,有效解决一批权属不清、手续不全等发展难题;把化解国企债务风险作为资产盘活的重点难点,严格防范新的风险点,引导国企通过资产盘活提高化债排险能力,实现化债为资、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文章来源:天津市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