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中国航天的一个个名字,空间实验室叫“天宫”,探月的卫星叫“嫦娥”,监测太阳的卫星叫“夸父”,火星车叫“祝融”……
真是宇宙级的浪漫,无论多少次探问苍穹让航天人最刻骨铭心的应该是第一次——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东方红,太阳升”的旋律第一次在宇宙中响起。
“东方红一号”有关报道
制造“东方红一号”的位置在哪?今天带来《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第二十集《“造星梦工厂”,不在横店,在海淀》。
“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
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的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就是当年“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
这里先后完成了200多个卫星和飞船的研制任务,是名副其实的“造星梦工厂”。
现在,带大家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这座“梦工厂”,重温一遍中国航天追逐星汉的漫漫征程。
1965年,中国人造卫星“651工程”启动,研制任务由中国科学院牵头,北京卫星制造厂承担的是总装任务,目标只有一个——卫星能够成功上天。
如何认定“东方红一号”真的发射成功了?
有个标准,即“上得去”、“抓得住”、“听得到”、“看得见”。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上得去”是指卫星成功升空到达预定轨道完成绕地飞行,“抓得住”则是指地面监测站能确定卫星的实时位置,这两项都相对好实现。
“听得到”和“看得见”却难住了众人。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为了“看得见”,“东方红一号”采用72面体设计,在轨运行时72个面都可以反射太阳光。
除此之外,科研人员还给卫星的“发光”上了双保险。
他们受到折叠伞的启发,给卫星穿了一条铝制的“观测裙”——火箭发射前“观测裙”像伞一样收起来,进入太空以后再撑开,形成一个直径3米的大面板,反射太阳光的面积大大增加确保可以被看见。
这其中,“听得到”是最难的。
当时已经明确了“东方红一号”将携带一台发射机上天,由发射机播送《东方红》乐曲的电子信号。
但是,太空环境的未知太多了,万一卫星进入太空以后“失声”了,怎么办?
万一《东方红》乐曲变调了,怎么办?
《东方红》乐曲,听见了!
这样的担心并不多余,就在我们研发期间,法国和日本相继发射人造卫星。
法国的卫星由于扛不住太空低温在运行两天后停止了工作。
日本的卫星则因为高温运行15小时后就宣告失败了。
我们中国人正在争分夺秒、穷尽一切地研发卫星,需要大量初样、试样的时候,大家甚至用捏橡皮泥、削萝卜的办法来模拟零件——这样的简陋条件下我们真的能发射成功吗?
发射之后地面上的人真的能听到卫星发送的《东方红》乐曲吗?
1970年3月21日,东方红卫星在北京卫星制造厂完成总装,接下来太空对我们的考验正式开始。
4月24日21点35分,点火口令下达,伴随着耀眼的火光,长征一号托举着东方红一号呼啸升空。
21点48分,星箭分离,卫星,上去了!
21点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播报由“东方红一号”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已收到,声音洪亮,卫星,听见了!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升空
不久后,地面监测站也抓取到了卫星的飞行轨迹,卫星,抓住了!
第二天晚上8点29分,“东方红一号”飞行经过北京上空。
人们抬头仰望,看到漆黑夜幕中有一个移动的光点,卫星,看到了!
“东方红一号”卫星
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国星”,开启了进入太空的远征。
在“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的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也先后诞生在北京卫星制造厂。
这里是梦开始的地方,随着一个个航天利器冲向苍穹,我国的航天事业开始腾飞。
中国航天 逐梦苍穹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0B星发射成功。
它在离地面36000公里的高空缓缓飞行,在没有自己的通信卫星的年代,昆明、乌鲁木齐等偏远地区的人们要想收看《新闻联播》要晚整整七天。
自此,人们的广播电话、卫星通话都有了保障。
“东方红二号”卫星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我们迎来了载人航天时代。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我们的探月征程就此开始。
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成功。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号”带着1935.3克的月壤返回了地球。
不仅仅是“带土下凡”这事儿值得惊叹,“嫦娥六号”的返回更是堪称精彩,探测器扛住了上万度的高温,通过“打水漂”的飞行方式精准着陆在内蒙古,这是世界航天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三号厂房
如今,当我们仰望星空时,耳边还会依稀响起54年前的那段《东方红》。
如果你有时间,欢迎你来到北京海淀区的“造星梦工厂”参观一下。
现在这里焕然一新,成为了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园区里有一座“东方红一号”卫星1:1比例模型诉说着曾经的光辉岁月。
“梦工厂”造的是星,也是胆识和梦想,世界很大、彼岸很远,但我们终将抵达。
75载岁月峥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在几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今天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千千万万国有企业建设者用智慧和血汗筑就了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富国之源。如今,国有企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力军,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领域打造出一大批领跑全球的重大成果,推动我国工业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历史性变革。
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新华网、云听APP、喜马拉雅APP、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国家工业密码》——有声故事网络互动传播活动,以国有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为起点,回顾国资央企打造工业体系的生动故事,解析宝贵经验的奋斗密码,展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