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中关村论坛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以“协同创新,共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科技部相关司局、京津冀联合办和三地科技部门、相关政府机构、高新区、科技园区、创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代表和来自瑞士、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的嘉宾共计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北京输出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5年的111.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834.7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5%。产业协作从承接转移发展到链群共生,呈现了三地协同共建六条产业链五个产业集群的新格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常务副主任刘伯正说,北京将进一步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引领作用,贯通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放大产业链场景优势,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圈层,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创新供需发布,推动北京研发优势与津冀场景深度结合
论坛上,数字人主播发布了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成果与需求清单。
中关村发展集团发布了《中关村京津冀集成服务体系》和“数智引擎·京津冀典型园区洞察平台”,启动了“共建中关村京津冀集成服务平台”,提升面向津冀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的平台服务能力,推动“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共育京津冀新质生产力。
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是论坛的“重头戏”之一。论坛上发布了“2025年度京津冀基础研究合作专项项目指南”,结合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聚焦合成生物制造、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三大重点领域,围绕三条产业链中基础科学问题、前沿技术问题,设立24个建议方向,引导京津冀基础研究团队开展联合研究,打造协同发展的“创新源”。
应用场景是一扇门,打开它才能看到科技创新的“风景”。在论坛上,天津市发布了37项“人工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河北省遴选了8个重点产业创新应用场景,发布了涵盖现代钢铁、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数字产业等领域的上百项应用需求。
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京津冀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论坛上,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京津冀企业家联盟、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等京津冀行业组织与德国盖尔森基兴工业协会、比利时欧洲丝路智联促进会等欧洲社会机构联合启动“京津冀欧洲社会组织科技合作机制”。未来将进一步促进中欧技术交流、成果转化,打造“双向赋能、多元链接”的国际化合作载体,深化推动中欧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作领域的开放融合。
中关村园区运营公司还与欧洲亚洲商业促进联盟、欧盟中国友好协会进行了签约,促进双方在创新项目、人才引进、技术转移等方面深度合作。
打造协同创新样本,国内外嘉宾共话区域协同新路径
在论坛上,京津冀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3+1”联合推介。北京中关村特色产业园、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河北石家庄高新区分别进行了产业发展推介,内蒙古自治区围绕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进行了主题推介。
德国巴登符腾堡州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海宁(HenningVogelsang),瑞士欧亚集团董事长、欧亚论坛主席朱爱莲(AilianZHU),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国斌,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天融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天融信雄安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军分别围绕中欧创新合作、区域协同创新生态打造,探讨了如何通过协同创新、联动开放激发经济全球化新活力。
来源:河北省科技厅
免责声明:
※ 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自媒体转载或由企业自行提供,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以上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中国企业新闻网:020-34333079 邮箱:cenn_gd@126.com 我们将在24小时内审核并处理。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