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抢上半场 中国海油向“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发起冲击
导言:奋战二季度、拼抢上半场,中国海油各单位向精益要效益、向关键处发力,向“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发起冲击。
奋战二季度、拼抢上半场,中国海油各单位向精益要效益、向关键处发力,向“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发起冲击。
有限深圳分公司
油气产量均超计划
今年1月至4月,有限深圳分公司锚定产量目标不动摇,面对挑战奋力追产,油气产量均超计划。
当前,有限深圳海域海相砂岩油田整体处于“三高状态”,剩余油藏分布零散,精细挖潜难度增大,且开发项目油气藏类型更加复杂,低渗、深水、深层等复杂难动用储量成为新常态。
为克服挑战,有限深圳分公司成立专项攻坚组,实施“三提”行动——开发井提速、调整井提效、措施井提产,通过海陆协同作业机制,实现钻完井与油田生产无缝衔接。西江23-1/24-3/30-2等老油田面临大底水薄油柱的挑战,专项攻坚组以油藏精描、机理研究为基础,开展工艺创新应用和精益地质作业管理,今年1月至4月实施的6口调整井产量均超设计产能。流花油田创新“双船联合作业”模式,同步开展钻修井作业,日产量提升显著。1月至4月南海东部油田开发井、调整井、措施井产量贡献超计划20%。
有限深圳分公司持续推动精细稳油控水,油田采收率、含水率等指标稳中向好。精细稳油控水与第四代MRC(最大接触位移)技术在番禺、西江、流花等油田共实施8井次,应用成效显著;恩平20-4油田创新甜点识别技术,单井产能较试验井提升4倍;天然气生产首次应用双级速度管柱工艺,解决深层气藏大井深、大井斜等开发作业难题。
中海化学
全力保障春耕期间化肥供应
今年以来,中海化学在精益管理、技改升级、数智发展与市场开拓等方面多维发力,全力生产助力春耕,累计向市场供应化肥93.26万吨。
主要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是产量增长的重要原因。中海化学开展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针对关键设备实施靶向检查,精准破解设备隐患与工艺瓶颈。截至5月8日,富岛公司甲醇二期装置实现跨年232天长周期运行,甲醇一期装置连续运行133天,甲醇首季度总产量创近五年最高纪录。此外,富岛公司化肥一期装置实现跨年232天长周期运行,富岛化工丙烯腈装置连续稳定运行超354天,MMA(甲基丙烯酸甲酯)装置连续稳定运行351天,持续刷新长周期运行纪录。
春耕期间是化肥施用旺季。针对市场需求,大峪口公司实施复合肥生产工艺升级,优化造粒流程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推动产能同比增长超10%,产品颗粒均匀度优化26.3%,实现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双提升。富岛公司构建“5G+工业互联+移动应用”智能架构,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生产工艺、设备管理、安全巡检等核心领域,实现核心参数“云端同步”、设备状态“可测可控”。八所港以流程优化与协同机制提升装卸效率,持续推动“船舶运输+港口装卸+陆路运输”一体化服务,形成全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服务模式,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1月至4月完成货物吞吐量427.5万吨,同比增长26.67%。
为满足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等主粮作物及特色经济作物的差异化用肥需求,华鹤公司加快升级产品结构,通过绿色复合肥装置精准生产8个品类复合肥,并成功产出喷涂尿素,产品矩阵实现传统尿素、增值尿素和多品类复合肥全覆盖。春耕期间,营销公司深耕核心市场,面向广大农户建立“三级服务体系”——技术专家制订科学方案、区域经理跟踪执行、农化人员现场指导,在华南、华中、西北等地累计开展技术培训和促销活动120余场,服务农户超1.5万人次,1月至4月电商B2C实现销量5.02万吨,同比增长14.6%。
海油工程
产能建设再攀新高
今年1月至4月,海油工程运行规模以上项目69个,海上安装投入船天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海油工程统筹陆海关键资源,强化区域协同,持续推进智能化和一体化建造,高质高效推进工程项目建设。
智能化一体化加持,陆地建造蹄疾步稳。1月至4月,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迎来生产高峰期,产能负荷同比提升55%。基地通过智能制造管理系统实现订单下发、执行和结算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管理效率显著提升。
海油工程青岛建造场地在强化安全质量风险管控的同时,通过一体化建造和精细化施工持续提升生产质效。在西江24-7WHPA平台建造中,项目组创新提出模块化房间建造理念,即在结构预制阶段将顶层的主变压器间和主开关间分成四个甲板片预制,在陆地合拢后再整体吊装,最大程度推动项目一体化建造,减少后期高空作业量。珠海深水装备制造基地积极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实时管理项目进度。截至4月底,文昌16-2导管架和组块成功交付,西江24-7项目总装进度过半,涠洲11-4项目开始总装阶段,重点项目建造加速推进。
资源统筹流程优化,海上安装争分夺秒。海油工程安装团队抢抓海上春季施工黄金期,以“蓝鲸7500”“海洋石油202”等主力船舶为核心,统筹50余艘船舶,建立南北区域联动机制,优化施工工序,提高安装效率。面对复杂的地质和天气影响,垦利10-2油田平台海缆铺设作业团队抢抓天气窗口,科学规划铺设顺序,精准监测监控海缆埋深、路由精度等关键参数,创新采用“动态补偿施工法”调控铺设速度,高效完成36.6公里铺管作业。在“深海一号”二期项目10英寸软管安装作业中,“海洋石油286”船实行双轨作业模式,动态校准张力控制模型,采用模块化施工工艺,作业效率提升30%。
海油发展
三大核心产业稳中向好
“海洋石油165”开启新油田开发任务、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八船同造……当前,海油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三大核心产业稳中向好,经营业绩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驱动能源保供。涠洲5-3项目管道涂敷71公里、上海LNG项目管道涂敷26公里……海油发展该业务量同比增长72%,其中,不仅刷新了配重成品管单根重量最高纪录,更实现了累计海管涂敷长度突破12120公里的重大里程碑。与此同时,中长期FOB(船上交货)资源配套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一期项目四号船成功出坞下水、LNG累计加注量突破19万立方米、自主研发的高承载动力电缆不动采油树投捞电泵技术首次应用,海油发展多措并举,打出能源保供“组合拳”。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革新赋能发展。截至4月底,海油发展有519台拳头产品——“海龙”举升品牌永磁电潜泵在旅大10-1等油田应用。永磁电潜泵机组可节能30%以上,单井每年可节电42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00吨,助力海上油田高效开发及绿色发展。海油发展在南海西部油田实现5G网络全覆盖,无线传输线路距离达280公里,油田开采作业中各类数智化工具亦得到充分应用,为中国海油深水油田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提供网络支撑。
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保障增储上产。坚守“大后方”,保障“最前线”,海油发展紧盯海陆物流卸船、装车、配送、装船等各环节,科学制定作业方案,提前确定船舶作业计划,截至4月底,码头装卸131.86万吨、船舶输灰20.5万吨、船舶加油32.94万方,及时满足海上平台生产需要。除此之外,海油发展还发挥纽带作用,做好提油轮靠、离泊外输等作业,截至4月底,累计协调外输油气当量2546万吨,以更优质的能源协调服务助力各油田提质增产,持续夯实增储上产技术服务基础。
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
推动海上风电与油气勘探开发融合发展
今年1月至4月,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在项目建设、科技攻关、融合发展、安全生产等领域全面发力,全体干部员工铆足干劲、奋勇争先,为实现上半年目标奋力冲刺。
重点项目“加速跑”。离岸136公里、水深136米,搭载16MW浮式风电机组的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成功迈入工程实施阶段。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是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张力腿浮式风电示范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创新应用垂直张力腿系泊系统,配套动静态海缆及储能装置接入陆丰油田群,加快了中国海油打造海上“低碳油田”建设的步伐。海南码头屋顶分布式光伏二期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为台风多发区域分布式光伏建设提供了“管理样本”。
科研创新“破壁垒”。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推动重点项目与科技创新融合,在探索深远海风电规模化效益化开发方面,牵头系统内外单位,创新完成TLP浮式风电总体规划,推动基于人工智能的数字孪生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套TLP船型方案,基本掌握了TLP设计技术,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正在实施中的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在分布式光伏方面,为克服沿海地区复杂环境挑战,提升项目抗台性能,通过技术革新方案,有针对性地优化光伏组件、检修通道、逆变器支架等安装方式,有效提升了极端天气下在运光伏项目抗台能力。
安全生产“强根基”。今年1月至4月,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在运风光发电项目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发电量达到6.2亿千瓦时,高出年度计划33.3%的4个月完成率,为实现上半年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凝心聚力启新程,实干争先谱新篇,海油人以昂扬的斗志、实干的作风、拼搏的精神,乘“首季开门红”的东风,开“高质量发展”之新局。
文章来源: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标签 :
相关网文
一周新闻资讯点击排行
客户服务热线:020-34333079、34333137 举报电话:020-34333002 投稿邮箱:cenn_gd@126.com
版权所有:企业网讯 运营商:广州至高点网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江燕路353号保利红棉48栋1004